原理
1、采取降低溫度的方法(-1℃~+5℃)降低病源菌的發(fā)生率和果實的腐爛率
2、通過低溫減緩果品的呼吸代謝過程,從而達到阻止衰敗,延長貯藏期的目的
特點
1、適用范圍廣:適合我國南北方各種水果、蔬菜、花卉 、苗木等貯藏保鮮。
2、貯藏保鮮期長,經濟效益高。如 葡萄保鮮7個月,蘋果6個月,蒜苔7個月后,品質鮮嫩如初,總損耗不到5%。一般葡萄產地價只有1.5元/公斤,而貯藏到春節(jié)前后售價可達6元/公斤。一次性投入建成冷庫,使用壽命可達30年,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當年投資,當年見效。
3、操作技術簡單、維修方便。制冷設備微電腦控制溫度,自動開機、停機,無需專人監(jiān)護,配套技術經濟實用。
冷庫分類
(1)按結構形式分,冷庫可分為:
土建冷庫
組合冷庫(活動冷庫)
(2)按使用性質分,冷庫可分為:
生產性冷庫
分配性冷庫
零售性冷庫
?。?)按冷庫冷藏容量分,冷庫可分為:
大型冷庫:此類冷庫冷藏容量在10 000t以上
中型冷庫:此類冷庫冷藏容量在10 000~1 000t范圍內
小型冷庫(小冷庫):此類冷庫的凍結能力在1 000t以下
冷庫庫址和建筑設計
冷庫應建筑在交通方便,水、電供應來源可靠的地方,庫址周圍應有良好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盡量避開工礦企業(yè)的有害氣體、煙霧、粉塵以及來自傳染病院等的污染源。肉類、魚類等加工廠的冷庫應布置在 城市居住區(qū)夏季風向*小頻率的上風側,位于產地附近或商品集散方便的地方。建筑一般由冷加工及冷藏建筑、冷加工輔助建筑、交通運輸設施、管理及生活用房建筑和機房制冰間建筑等組成。冷加工及冷藏建筑統(tǒng)稱“冷間”,包括溫度在0℃左右的冷卻間,溫度在-23~-30℃的凍結間,溫度在-12~-20℃的冷藏間,以及溫度在 -4~-10℃的貯冰間庫溫在0-4℃的預冷間(排酸間)。冷庫的平面布置應使工藝流程合理,路線短,不交叉,高、低溫分區(qū)明確,盡量縮小圍護結構的面積,柱網分布整齊,并考慮到擴建和維修方便。其平面一般成方形,多層冷庫常建成啞鈴式或單體式。啞鈴式將高溫庫和 低溫庫分為兩個獨立的圍護結構體,中間以穿堂銜接,使用效果較好。單體式在高、低溫庫間用絕熱墻將樓板及地面分隔開,庫門與常溫穿堂相連接,庫門上設置空氣幕,以防止庫內冷空氣外溢。冷庫的墻體、天棚、地面都要鋪設導熱性低的材料,如稻殼、軟木、瀝青、膨脹珍珠巖制塊等作為絕熱層,目前較常用的是防潮的擠庫板或聚氨酯噴涂也有用聚苯的(防潮性不好),以阻止外界熱流浸入庫內,增加熱負荷。為防止室外水蒸氣往絕熱層滲透,還需在絕熱層的高溫側鋪設滲透阻大的材料,如瀝青油氈等作為隔氣層,目前一般采用高分子防潮材料。
冷庫結構要求
冷庫建筑從施工開始到設備安裝一般是在常溫下進行的,結構體系也處于常溫狀態(tài);而冷庫投入使用后,其結構體系卻處于低溫保護中。由于溫差大而引起的結構體系變形比普通建筑大得多,因此必須進行溫度應力計算,以防止產生“冷橋”。地坪應采取防凍措施,以防止地基隆起而造成建筑物破壞。同時應選用抗凍性強的材料,以增強結構的耐凍性、耐久性。
小型冷庫的承重結構一般為梁板式結構,而大型多層冷庫多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無梁樓蓋結構。近年來,預制裝配式的無梁樓蓋與用升板法施工的無梁樓蓋框架結構正在逐步推廣。冷庫的圍護墻體結構設計除滿足強度和穩(wěn)定性外,還應保持絕熱層及隔氣層的連續(xù)性,使之符合建筑熱工要求。冷庫的屋面結構受太陽直接照射的時間較長,受氣溫變化的影響,會產生膨脹或收縮變形,宜采用預制構件,使變形在構件之間進行調整,從而減小總變形。為了防止因屋面伸縮對墻體產生的不利影響,可在屋面結構與墻體之間設計成滑動接觸面。
冷庫設計安裝 冷庫選址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