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閉塞冠狀動脈盲端。
2結果根據(jù)上述判定標準及分類方法,186例患者分型結果見表1.表1 186例患者分型性別I型la型男女總計從上述結果表明,以造影劑貼壁型為*多見,其次為I型,再次則是I型。
3討論冠狀動脈造影時,正常冠狀動脈的左旋支和右冠狀動脈血流速度大致相同,約為1.5個心動周期排空造影劑;左前降支造影劑排空速度約為1 75個心動周期。我們發(fā)現(xiàn)造影劑排空延遲患者中,造影劑滯留超過3個心動周期。造影劑形成慢血流的I型可能與冠狀動脈微血管病變有關,冠狀動脈微血管阻力增加,導致造影劑在血管內滯留。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兔腹主動脈慢血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內皮細胞損傷有密切關系。慢血流現(xiàn)象可能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的新的發(fā)病機制,它既代表了動脈粥樣硬化和內皮功能失調的早期階段,同時也提示微血管功能失調。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啟動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過程中,內皮功能損傷早于冠狀動脈造影異常及臨床癥狀出現(xiàn)。因此,內皮功能異常的檢測是重要的早期診斷指標2~41.造影劑貼壁現(xiàn)象的型可能與冠狀動脈壁的順應性降低、冠狀動脈的舒縮功能減退有關,其具體機制不明,有待于進一步的臨床與實驗研究。lit型中造影劑滯留的彎曲部位可能與血流的流體力學改變有關,但是在正常而又不彎曲部位造影劑滯留就很難解釋。im型和nt型造影劑滯留為病變部位狹窄和閉塞所致。其中,I型、I型和it型的臨床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
網(wǎng)友評論
共有0條評論